中國文化自古以來就重視家風家教,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歷史長河中的重要環節,也是中國教育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教家風宣傳正確做人,而且以正面教育為主,無論是做人的標準,還是待人接物,無論是賢人導師,還是家庭私塾,歷來都遵循培養人的正確規范而作為原則。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四公司紀檢監督部特舉辦“我家家風”征文活動,引導黨員干部主動曬家規、作承諾,接受各方監督,始終銘記黨員身份,傳承優良家風,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現遴選部分優秀作品予以展播。
人間真情 潤物無聲
第十九項目部 盛春生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的形成,無關貧富,只關德行。70年代初出生的我,在小山村生活了近二十年,經歷了貧困、饑餓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后來在父母的堅持和努力下,完成學業,然后在省城找到工作,實現了人生的第一個轉折。
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地道農民,媽媽在村子里算得上是知識分子了。當年高中畢業,她曾經在村小學代過一段時間的課。后來也有機會可以托人轉正,但他們沒有那樣做。他們認為如果你可以,并且組織需要你,就不用去托人找關系;爸爸識字不多,但絕對是務農的一把好手。我的家庭在中國千百萬個家庭中,是再普通不過的一戶農家了。既無權勢地位,更無顯赫聲名。七八十年代,是一個很窮、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但我的父母憑著他們對生活的執著,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善良,一門心思不想苦了三個孩子,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們讀書,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改變自己的命運。
讀高中和大學期間,記得每次向父母要生活費和學費時,媽媽都是去村里借錢,到后來就變成了“抬錢”,通常是二分利,每每拿到這錢我都倍感痛心,但是父母總是寬慰我,只讓我好好學習,別的不要考慮。回到學校我只有發奮學習、節衣縮食,盡量延長在學校的日子,減少向父母要錢的次數,來減輕他們的負擔。爸爸是一個非常勤勞的農民,他在土地分產到戶前一直是生產隊里干農活時“打頭”的,樣樣在行,從不偷懶,每天起早貪黑,但掙的工分十分有限。冬天農閑時還要去糧庫扛糧袋子掙點辛苦錢,糧庫沒活了還要去七臺河煤礦下井背煤,掙點賣命的錢,那時的我也漸漸懂事了,看到他為了我們這個五口之家一年到頭不停的忙活,我作為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放暑假我就一直跟著父親干各種力所能及的活計,來盡量減輕父母的壓力,現在大部分農活我還很在行。
父親的勤勞樸實對我的一生影響深遠,讓我受益匪淺。現在我在龍建四公司已經工作了23年,工作中從來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和懶惰的想法,覺得自己如果有這種想法和行為會愧對爸爸一生的操勞。爸爸也因為長期操勞,身體每況愈下,但是從來不和我們說,直到2007年6月初的一天清晨突發腦溢血,僅僅6個小時就永遠離開了我們,才59歲,差兩天就是他的生日,成為我此生最大的遺憾。想想那時條件已經好多了,醫療也很發達,但由于他和媽媽一直生活在鄉下,離我太遠了,平時也對他們關注太少,總是忙于四處奔波施工,耽誤了最佳搶救時間。到現在爸爸已經離開我們整整十年了,他雖然是一個極其普通的農民,但他的所作所為無愧于自己的人生,愿他老人家在天堂能夠一切安好!
我的父母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老實人,誠實善良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品質。有一件事足以見證。記得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家里日子也好過了很多,交完公糧還可以自由賣給收糧的一些,賺點現錢。收糧的也都是附近鎮上的,通過七拐八彎的關系也都認識。說好糧食裝上車后先給一半的錢,剩下的第二天付清,村里其他人家都不同意,只有我的父母認為沒什么問題,應該相信人家,結果卻是一直也沒給送錢過來。還有一些親戚借的錢,有幾個也跑路了,直到現在。但是父母依然如故的實在善良,只要人家張口、條件允許,從來都是有求必應。父母雖然是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農民,一生平平淡淡,沒有任何驚天動地的壯舉,但他們身上具有的品質令我受益終生。這就是所謂的家風家訓吧,他們沒有華麗的語言,也沒有書香之家明文的家教,更沒有顯赫家族傳世的家規,他們只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熏陶著、感染著我們,我始終覺得這是我此生最大的財富。
今天的我們理解:“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良好家風和家庭美德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的直觀體現。”在我的小家中作為一個父親,在單位作為一個基層黨務工作者,不論在家庭教育上還是在實際工作中,我一直在傳承著父母身上優秀的品質,勤勞、正直、樸實、善良,來引導和鞭策我的女兒,來影響和帶動身邊的同事。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女兒樂觀開朗、積極向上,更傳承了善良樸實的秉性,并于2016年以優異成績考取了一所985院校,令家人深感欣慰。還記得女兒在省實驗中學初三學年成人禮時的,我和愛人每人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分別給她準備了一份手寫書信和具有代表意義的成人禮物,并親自參加,這令她瞬間長大、成熟,當場熱淚滿眶,發自內心的感恩,并用實際行動來回饋我們,現在想想真的很幸福、很美好。
在十九項目工作了8年,是畢業后工作時間最長的一個項目。在工地與大家朝夕相處,處處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團結班子成員,關心職工,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支持,每位員工也都能積極傳播正能量,和諧相處,形成良好的項目氛圍和優秀的項目文化。
從家風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個是具體行動,一個是精神層面,逐漸升華。家風是社會的產物,與時俱進,歷史的變革,或早或遲,總會賦予家風、家規、家訓以新的意蘊,除舊布新。時下,引領崇德向善、奮發向上的時代風尚,順理成章地成為家風家訓的重要內涵。“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中華民族自古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安世之道。千百年來,中華優秀文化通過一代代家庭長輩的言傳身教和家風傳承,深入到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中。家風、家訓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微觀載體,以一種無言的教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影響著人們的心靈,優良的家風、家訓其終極目的就是達到“家和”,達到“萬事興”。組成項目的眾多家庭有良好的家風,最終也一定能形成項目這個大家庭的“家和”,也才能實現項目的“萬事興”!